如今是HRBP大行其道的時代,對于BP來說,最重要也最基本的工作,就是要懂業務。HR懂業務以后,思維和認知提升了,格局也提升了,就會想主動解決業務問題,提供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然而,以上僅僅是理想情況。
現實中,很多HRBP會陷入無從下手的尷尬處境,比如:
不知道該關注業務的哪些點?
不知道該跟業務負責人聊啥?
員工訪談時無法取得其信任,無法獲取真實信息?
參加業務部門會議聽不懂,完全沒存在感?
這是因為我們很少主動出擊承擔任務,解決業務問題,所以就不能取得業務部門信任,不能實際參與到業務中去。
所以我們需要在這個循環中找到突破點,那就是專業知識+懂業務,哪怕是一件小事也要主動去撬動,主動去做,并且做成功。
只有這樣,才能逐步獲得老板的信任,進而擴大影響圈層,在企業中建立自己的影響力。
那么HR應該如何快速了解業務,學習業務知識呢?
這就需要做好以下功課啦!
了解業務的哪些方面
主要是三個方面:
1、行業信息
行業信息是HR與業務進行對話的基礎,掌握行業動態能讓HR擁有更大的話語權。要了解足夠多的信息,就需要尋找大量素材來進行快速閱讀,增長見識。
這樣一來可以加深對公司所處行業的了解,建立起全局概念;又可以為公司的未來發展和競爭策略提供參考依據。
行業信息主要是弄清楚以下問題:
行業內的公司主要生產什么產品或提供什么服務,其上下游是什么?
行業的規模、平均利潤率是多少?標桿企業是哪幾個?
行業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發展、成長、成熟、衰退這幾個階段有什么明顯的特征?我們目前處于什么階段?行業發展趨勢是什么?
影響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是什么?標桿企業的優勢與這些因素的相關性強不強?
行業要繼續發展,標桿企業下一步有什么戰略?是怎么做?我們制定的趕超的對策是什么?可行嗎?
行業領軍/競爭企業的業務特點、發展狀態、軌跡是怎樣的?
2、公司信息
當你了解公司信息時,需要用到什么樣的理論框架,該從哪些維度去了解公司的業務運作模式呢?
公司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客戶群體是哪些,他們有哪些需求?
公司的主營業務流程是怎樣的?
公司的業務/技術核心優勢、短板分別是什么?
公司有哪些合作伙伴?這些合作伙伴既包括為業務直接帶來業績的上下游合作伙伴,也包括可以幫助公司間接提高產品服務價值和維系良好客戶關系的供應商。
3、人力信息
HR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制定公司的人力資源配置、價值評價等方面的政策,來協助業務部門。所以,了解公司的人力資源現狀也是很必要的。
公司的招聘到崗情況、人員流失情況如何?
公司的人員數據結構是怎樣的?
人才成長規律是怎樣的?
哪些是重點人才?他們的特質、能力、心態、期望是什么?
行業人才供需特征是怎樣的?
優秀企業/競爭對手的人才結構、崗位設置
透過以上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老板及核心團隊想法和思維模式,了解這些才能真正做到與業務團隊做的同頻共振。
如何收集信息
這里也提供三種辦法:
1、網絡收集
快速檢索資料,短時間海量閱讀重要信息,通過記憶和碎片信息拼湊對行業/業務的基本認知。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
數據&行業報告:百度指數、中國統計網、易觀、艾瑞網
共享文庫: 百度文庫、豆丁網、智庫文檔、文庫大全、CSDN IT技術社區
科技媒體: 36氪、虎嗅網、極客公園、愛范兒
文獻/答疑: 中國知網、知乎、豆瓣、競爭對手官網
2、業務人士訪談
通過互聯網收集到信息不過是個鋪墊,頂多也就是獲得了非核心要素的80%,根據二八法則,核心的數據掌握在核心人的手里,所以我們要找到核心人,直接問最核心的問題,才能使碎片知識串聯起來,形成基本認知,不會有邏輯錯誤。
可以找業務部門主管/員工,也可以通過自己的人脈關系找到行業牛人訪談獲取信息,這種方式的好處是簡單、直接,可以快速get心中的疑問點。然后再去網上搜集知識不斷補充進來。
還有就是可以找業務大牛推薦一些專業網站、書籍和資料,向他們學習他們是怎么獲取信息的。
3、工作中積累
平常我們也可以通過會議、工作溝通、項目推動等等來(招聘、培訓、薪酬、績效、流程梳理、工作分析、人才盤點、任職資格、企業文化活動等)了解業務,把組織架構、內部流程、團隊配合度,領導管理風格,團隊狀態和產出、文化和價值導向等等記錄下來,可以量化的就盡量量化,不能量化的寫好評價。
比如HR經常面試候選人,其實面試的過程,就是學習業務的最好機會。
不同崗位的候選人陳述工作經歷、內容,我們就可以追問行業發展情況、工作細節等等;一般情況下如果面試工作經驗豐富的候選人,只要面5個人就可以對這個崗位領域涉及的內容基本了解了。
另外還有輪崗、工作觀察、甚至到業務一線實習一段時間,都是學習業務的好辦法。
比如華為,很多HR就是從業務部門轉崗過來的。華為甚至鼓勵有豐富經驗的業務部門員工轉崗做HR,因為這樣HR就能跟業務打成一片,才能主動出擊承擔任務,幫助業務部門解決實際業務問題。
如何與業務部門同頻交流
做好上面的信息準備以后,我們就知道業務部門關注什么,接下來就要學習怎么與業務聊天,才能最終了解業務、發現需求。
1、事前準備
人力數據:包含人事數據(HC,實際人數,流失率,人員基本信息,空缺崗位數)、績效數據(上周期的績效結果,關鍵績效指標的達成)、薪酬數據(核心人員的薪酬情況,業務人員的薪酬變化情況,薪酬的分布區間等等
業務數據:業績數據(收入,利潤,重點產品銷量,核心業務指標的同環比情況)和人效數據(人均效能,高/低績效人群分類)
問題準備:帶著疑問走入業務才會更有針對性。可以找找從前期數據準備中發現的異常數據,例如為什么某個員工的產能為什么會特別低;另外也可以收集與其他部門日常交流中針對這個業務團隊的意見或建議等,例如財務,市場,產品,技術部門對團隊的反饋。
2、交流過程
與業務部門的溝通,要想高效的獲取信息,就不能只走馬觀花浮于表面,只有真正的刨根問底,我們才了解到真實的業務狀態。
觀察:可以通過辦公場地的布置、工作氛圍、出勤狀況、工作日志等情況了解團隊細節。
傾聽:通過參與業務會議、復盤、述職等會議,通過工作匯報的形式了解業務的方向、過程、問題。
交流:與業務負責人/骨干員工進行一對一交流是我們最直接的了解業務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針對自己的疑問主動請教,尋求解答,也可以解答業務部門對于HR政策的疑問,營造一個輕松的對話氛圍,讓彼此放下心理防備敞開心扉。
參與:可以參與到業務團隊的實際工作中去,在實際工作場景中往往最能發現業務的落地情況以及建立與業務成員的信任關系,為后續的工作開展打好群眾基礎。例如參加市場部門的客戶開拓、一線技術工人的日常交付等實際工作場景。
此外,在業務交流過程中我們應常備紙和筆,及時整理關鍵信息點以及發現的問題點,保證業務交流的有效性,方便后續的復盤和總結。
3、交流以后
主要是輸出訪談報告,呈現交流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挖掘到的需求點,異常情況的處理決策以及可復制的成功經驗。其中包含:
與業務部門達成一致的問題點及改善計劃
針對職能支撐部門的業務需求反饋報告
員工投訴/事故調查的問題澄清及處理建議
典型案例及分享
關鍵人員盤點
員工能力提升需求分析等
以上這些方法是幫助我們先建立對業務的系統全面認知,理清了解業務的思路。
但最終能否成為一個合格的業務合作伙伴,還需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掘業務提升點,并能從HR的角度給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也就是實際參與到業務過程中,驅動業務團隊成長。
